Escar

 近几年隈研吾在中国出了好多广受认可的作品,这些作品对材料不设限,瓦片、竹子、木材、金属、石头都是他表达理念以及与地域特点联系的媒介,他让建筑的轮廓变得模糊甚至消失,低调地融入自然环境,这种消失并不是外形消失,而是让建筑在历史、文化、环境面前“消失”,他不是场地中拔地而起的入侵者,也不是统占空间的专制者,而是服务者,是附属的地位,这也展示了他“负建筑”的理念,可能正是因为他的思维与传统中国人道法自然、天人合一、巧于因借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模式契合,所以得到大家的认可吧。他早期也曾设计过遭到群嘲的建筑,但是在后边几十年的沉淀积累中找到了方向,慢慢形成了属于自己的建筑思维。

    建筑的目的除了解决实际的物质需求问题,还可以表达思想、触动情感,达到这些目的,或从功能、社会目标入手,或从环境、材料、艺术性和精神性入手。他的很多作品,相比建筑物,更接近一个艺术品。“建筑的目的不是为了将人类困住,而是让人的身心获得自由。”在隈研吾那里,只有诉诸感官、和大地联系在一起、有温度的建筑才是心灵的栖居地。希望能从大师作品中得到启发,也丰富自己对建筑的思考。 

评论